中国最大的野生花卉(中国最大的野生花卉)

访客 科普 2024-02-04 872 0 [db:tag]

谷雨前后,正是牡丹花盛开的时节。牡丹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 历史 。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其花色泽艳丽,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

?

2019年7月15日,中国花卉协会发出《投票:我心中的国花》,向公众征求对中国国花的意向。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时,投票总数362264票,牡丹得票高达79.71%,可谓一骑绝尘,牡丹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唐代以来,牡丹之盛,唯有洛阳,以“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流传于世。唐朝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正是描写洛阳城的景象。

以前洛阳每年4月都会举办牡丹节,各种珍稀品种悉数亮相,非常养眼,为洛阳的古老增添俏丽之色。洛阳红是洛阳城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街头花坛中就能看到,这里的洛阳红,花色格外鲜艳,植株高大,单株能开到一百到两百朵,场面相当壮观。希望今年牡丹盛开时节还能大饱眼福。

曹州牡丹连阡接陌,艳若蒸霞,蔚为壮观,堪称中华之最。菏泽是全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现有栽培面积12万亩,九大色系,十大花型,1237个品种,红、白、黄、黑、粉、紫、蓝、绿和复色,可谓千姿百态,各俱风韵。

常熟现尚存一株生长了400多年的牡丹,传说乾隆下江南时曾观赏过,至今仍枝繁叶茂,每年适季开花。“春天看牡丹,相约尚湖来”,已成为江南新民俗。

常熟尚湖风景区自1990年从菏泽引种首批牡丹500多株,建立了2万多平方米的牡丹园,此后陆续引进洛阳、宁国、盐城、彭州、日本等地的牡丹精品,形成了红、黄、蓝、黑、紫、绿、粉、白8大色系,品种数量、种植面积均居江南之首。

1.景山公园

景山早在元代已开始栽培牡丹,近年来不断引进新品种,目前既有皇家御园传统的牡丹名品,也有洛阳牡丹、菏泽牡丹,珍奇的甘肃牡丹、江浙牡丹、日本牡丹等共达150多个品种,涵盖八大色系、九个花型。**的姚黄、一花红白双色的“花二乔”、黑色的“青龙卧墨池”、绿色的“豆绿”、白色的“昆山夜光”等名贵品种争芳斗妍,好不热闹。

2.北京植物园

北京植物园的牡丹园,是北方最大的牡丹园,每逢开花时节,“魏子 ”、“大胡红”、“梨花雪”、“乌龙卧墨池”等珍贵品种都相继吐露芬芳,姿态万千,妩媚得让人迷恋。

野生黄牡丹是濒危物种,生长在海拔2000-3500米的高山峡谷地带,目前仅在四川、云南和西藏东南部有少量分布,然而在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扎贡沟内却生长着大片的野生大花黄牡丹。

每年5-6月份,在林芝可以看到争奇斗艳的黄牡丹开遍扎贡沟的山沟河谷,像片片彩霞飘落在美丽的雅鲁藏布江河畔,与雪山、森林、藏寨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绝美画卷。

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人《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色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以洞察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这就是“文化全息”现象。

牡丹生长缓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间;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长度一般在0.5~0.8米,极少数根长度可达2米;根皮和根肉的色泽因品种而异;枝干直立而脆,圆形,为从根茎处丛生数枝而成灌木状,当年生枝光滑、草木,黄褐色,常开裂而剥落;叶互生,叶片通常为三回三出复叶,枝上部常为单叶,小叶片有披针、卵圆、椭圆等形状,顶生小叶常为2~3裂,叶上面深绿色或黄绿色,下为灰绿色,光滑或有毛;总叶柄长8~20厘米,表面有凹槽;花单生于当年枝顶,两性,花大色艳,形美多姿,花径10~30厘米;花的颜色有白、黄、粉、红、紫红、紫、墨紫(黑)、雪青(粉蓝)、绿、复色十大色;雄雌蕊常有瓣化现象,花瓣自然增多和雄、雌蕊瓣化的程度与品种、栽培环境条件、生长年限等有关;正常花的雄蕊多数,结籽力强,种籽成熟度也高,雌蕊瓣化严重的花,结籽少而不实或不结籽,完全花雄蕊离生,心皮一般5枚,少有8枚,各有瓶状子房一室,边缘胎座,多数胚珠,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结籽7~13粒,种籽类圆形,成熟时为共**,老时变成黑褐色,成熟种子直径0.6~0.9厘米,千粒重约400克。

牡丹由野生变家种后,因环境条件变化及人工不断地选育和栽培,除花色、花型、花期早晚有变异外,而且在株的形态、根的长短、粗细、叶的色泽、形状等方面也发生了变异。

牡丹又名鹿韭、鼠姑、白苯、百两金,在植物学上是毛茛科芍药属落叶小灌木。它的花和叶的形态同芍药很相像,所以古时又称牡丹为水芍药。

牡丹一般高1.5~2米,在南方栽培的高可达3米。叶片是不规则的两回、偶有三回的羽状复叶,表面绿色,背面灰绿色,有白粉,嫩时带红色。花大形,单花顶生,雄蕊多数。萼片5枚,绿色。花瓣原本5~6枚,经过栽培,一部分雄蕊演变成花瓣,就成了重瓣花。瓣数较少的,古时称为多叶;瓣数很多的,古对称为千叶。花有黄、白、红、紫等色,花径12~25厘米。花后结生蓇葖果,有短毛密布,成熟时开裂,内含数个大形种子,呈不规则圆球形,黑色。花期在4~5月。

牡丹原产我国西北部,现在甘肃、陕西、四川、河南等地山中还可见野生的。正如欧阳修《洛阳牡丹记》(1031)里所说的“丹延以西及褒斜道中尤多,与荆棘无异,土人皆取以为薪。”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始自南北朝时期,文献多有记载。刘赛客《嘉记录》说:“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牡丹既已入画,其作为观赏的对象已确切无疑。谢康乐更具体指出种植的具体情况:“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太平御览》)近代生物学先驱达尔文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写的《动植物在家养情况下的变异》一书中说,牡丹在中国已经栽培了一千四百年“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推到一千四百年前,那是公元五世纪,即南北朝初年,和中国牡丹的栽植历史大体相属。

隋代,隋炀帝(公元605~618)时“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昭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今河南洛阳)……易州(今河北易县)进二十箱牡丹”。《隋志素问篇》中说道:“清明次五时牡丹华。”这又足以说明牡丹作观赏植物则规模更大。

唐代(公元618~907)牡丹栽培开始繁盛起来。开元中盛于长安。传说当时洛阳有个叫宋单父的善于种花,应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骊山种了一万多本,颜色不相同(《龙城录》)。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等三首“清平调”就是歌咏几种不同颜色牡丹的。“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静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步束素。……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买花”)从以上这些诗篇可以看出当时帝都长安裁培牡丹的盛况。这时,牡丹不但颜色种类多了,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奇变异和重瓣现象。“兴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着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紫白、白檀等,独无深红,又有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七、八寸。”(《酉阳杂俎》)“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一朵千叶,大而且红。”(《杜阳杂俎》)。这也说明了,我国早在公元九世纪,便已经有了重瓣牡丹。

宋代(公元960~1279年),中国牡丹栽培中心,由唐之长安而转移到了洛阳,牡丹的品种更多,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并出现了一批理论专著,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时期的著作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鄞江周氏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记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总结出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成熟经验。欧阳修说: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树,盖其不接则不佳。

北宋末年,战乱不断,洛阳牡丹开始衰退,陈州牡丹取而代之,张邦基撰《陈州牡丹记》云:“洛阳牡丹之品见于花谱,然未若陈州牡丹之盛且多也。圆户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

南宋时,牡丹栽培中心南移,由北方洛阳移向南方的天彭(今四川省彭州市)、成都、杭州等地。天彭裁培的牡丹,为蜀中第一,号称“小西京”。诗人陆游在蜀中做官,亲往游赏,并撰《天彭牡丹谱》(1178年)。宋室南渡后,洛阳花事衰微,杭州却得到发展,出现一些新奇品种,如‘重台九新淡紫牡丹’、白花青缘牡丹’等。

元代,是中国牡丹发展的低潮时期,长安、洛阳等地能见到的好品种已屈指可数,品种退化,重瓣品种难得一见,因有“千叶独难遇,亦犹千人为英,万人为杰,尤世纪不恒有者”(姚燧《序牡丹》)之叹!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牡丹的栽培的中心,转移到了安徽亳州。夏之臣《评亳州牡丹》云:“吾亳州牡丹,年来浸盛,娇容三变,尤在季孟之间。等此而上,有天香一品,石榴红,胜娇容,宫红袍,琉璃贯珠,新红种种不一,杂红最后出,品种难得。又有大黄一种,轻腻可爱,不减三变。佛顶青为白色第一。大抵红花以花子红,银红、桃红为上。”又云:“草堂数武之步,种莳殆偏,率以两色并作一丛,红白异状,错综其间,又以平头紫,庆天香,先春红三色插入其花丛,间集而成文章,他时盛开灿然若锦”。此时开中国插花技术之先河。

在明代,亳州牡丹虽有盛名,但曹州(今山东菏泽),国都北京牡丹栽培也逐渐繁盛起来。江南太湖周围,西北的兰州、临夏也有所发展。

曹州与亳州皆于明代嘉靖(1522~1567)年间引入牡丹,也同于万历(1573~1620)年间达到繁盛。两地之间相互交换品种,“曹花多移自亳”(清?余鹏年《曹州牡丹谱》);亳州也引进入不少曹州名品,如《亳州牡丹史》中记载一种“金玉交辉”的品种,说是:“曹州所出,为第一品。”又有“忍济红”“萍实红”两种,也产于曹州。《曹南牡丹谱》亦云:“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内。”曹州一士人家,牡丹有种至四十亩者,……多到一、二千株,少者数百株。”(《五杂俎》)。由此可以看出,现今牡丹的主要产地菏泽,在明代就已开始繁盛了。

北京自辽、金建都于此,牡丹栽培日渐兴盛。明代的《北京考》上记载辽圣宗(公元982-1031)在统和12年(995年)三月去长春宫观赏牡丹。在明代,牡丹栽培极盛,“金殿内外尽植牡丹”。城外还有三大名园梁家园、清华园和惠安园。

在江南,明代以江阴牡丹为盛。此外杭州、苏州、上海也有不少种植。广西灌阳也产牡丹,据明代《广西通志》记载,在广西“牡丹出灵川、灌阳,灌阳牡丹有高一丈者,其地名小洛阳。”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曹州牡丹的栽培就更盛了,取亳州而代之。《曹县志》云:“牡丹非土产也,初盛于雒下(今陕西省雒南县),再盛于亳州,彼时已六、七百种,分五色排列,叙至于今,亳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曹州园户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盖连畦接畛也。”(《曹州牡丹谱》)。蒲松龄在他写的《聊斋志异》一书中,也曾有“曹州牡丹甲齐鲁”的记述。这时,曹州城东北各村栽培牡丹已很普遍。有以养花为业者,成园成圃者很多,其中尤以王李庄、洪庙、毛庄、赵楼各村为冠。道光年间赵玉田在村北建花园,专养牡丹、芍药,集本村之大成,园之周围树之以桑为篱,名曰“桑篱园”。著有《桑篱园牡丹谱》,其中记述了151种,内称:“山左十郡二州,语牡丹则曹州独也。曹州十邑一州,语牡丹则菏泽独也。”“菏泽为郡为里者,不知其几,语牡丹之出,惟有城北之一隅,鲁山之阳,范堤之外,连延褒不能十里。”其后,有《绮园牡丹谱》,核其名者百四十有奇。并云:“谷雨后往观,见姹紫嫣红,含蕊皆放,交错如锦,夺目如霞,灼灼似群玉之竞集,煌煌若五色之相宣。”当时栽培面积已达500多亩,每年输出十余万株,运往广州|、天津、北京、汉口、西安、济南等地出售。其中运往广州者为最多,收益亦大。当地农民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种果树莫若木瓜、柿子,养花木还是牡丹、芍药。”再加上社会上的爱好,菏泽人善于种花,以及牡丹根皮可供药用,所以菏泽牡丹,常期发展,历久不衰。

在清代,甘肃大部分地区也有牡丹栽培。而以兰州、临夏、临洮一带为栽培中心地。清末编篡的《甘肃新通志》曾有牡丹在甘肃“各州府都有,惟兰州较盛,五色具备”的记载。延安万花山,位于杜甫川内花源头村对面,这里盛产牡丹。清?嘉靖修《延安府志》中记有“花源头产牡丹极多,樵者以之为薪。”附近群众有在农历四月初八到此赏花的习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江南牡丹中有宁国牡丹和铜陵牡丹。据1936年编《宁国县志》载,“宁国、蟠龙素产牡丹,以白、黄为贵。”关于铜陵牡丹,据《铜陵县志》载:“仙牡丹长山石窦中,有白牡丹一株,素艳绝丽。相传为葛洪所种。”葛洪为晋代人,按此传说,以有1600年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牡丹得到恢复和发展。目前,菏泽牡丹栽培面积已达5万余亩,600多个品种,已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中国牡丹栽培、观赏、科研中心,堪称世界之最。

中国牡丹栽培的历史,形成以黄河中、下游为主要栽培中心,其它地区为次栽培中心或重要栽培地的格局。随着朝代的更迭,牡丹栽培中心随之变换,但主要栽培中心始终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转移过程为:洛阳(隋)—长安(唐)—洛阳(五代、宋)—亳州、曹州(明)—曹州(清)。这是中国牡丹品种群形成和发展的主线。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发展中心:一是长江三角洲、太湖周围及皖东南;二是四川盆地西北隅的成都、彭州;三是甘肃的兰州、临夏;四是广西的灌阳。

中国牡丹从野生引入观赏栽培,已有1650年左右的历史。栽培品种从单瓣花逐步演化成复瓣、重瓣乃至台阁型。促使牡丹品种向重瓣化演进的主动力是良好的栽培条件。已知将品种的优良性壮和枝变,通过嫁接固定下来,由之,新品种大量涌现。

从以上事实可以说明,我国牡丹品种资源极其丰富,即有野生种、半野生种,还有大量的栽培品种。其花丰硕富丽、雍容大方,不仅姿貌绝伦,而且色韵俱佳。

牡丹的种类繁多,全世界芍药属植物约30多种,中国的牡丹品种约有800个以上,牡丹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依据为:株形、分枝、习性、叶形、花色、花期、花型等,根据野生原种不同可分为牡丹系、紫斑牡丹系、黄牡丹系和紫牡丹系;根据花部基本构造不同分为单衣类和出阁类;根据花部演进方式和顺序不同分为千层组和搂子组等。

栽培技术

繁殖:可采用播种、分株、嫁接和压条等方法。

(1)播种:种子从9月上旬陆续成熟,采种后应尽快播种,以便在入冬前萌发而长出胚根,牡丹种子的上胚轴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休眠期才能萌芽,而胚根则不需要休眠,因此在秋播的当年只生根而不萌芽出土,翌年春季萌芽出土,秋季再分苗移栽,实生苗要5年以后才能开花,成株慢又易发生变异,因此只在杂交育种上才采用播种法。

(2)分株:牡丹分株可在清明进行,温暖地区还可以推迟。分株时要注意在容易分离处劈开,并且注意新分部分应有较多根系。

(3)嫁接:通常多以牡丹根或芍药根进行根接,牡丹根细而硬不便嫁接,所以多以芍药根作淋。一般多在9月下旬进行,具体操作前先把芍药的肉质根整墩挖出,再把它们逐根剪开,放在室内阴晾两天,使根内水分减少而柔软,然后剪取牡丹的当年生根作接穗,每枝上必须具有充实饱满的顶芽,采用劈接法在室内逐个接在芍药的根砧上,一般不需绑扎,只用和好的胶泥将接口封住,接好后立即拿到平整好的圃地上栽植,栽时需把接口栽人土内,并深人土表8-10厘米,再按行垒垄,将接穗的顶芽全部封住,当年秋季在芍药砧上就能长新根,但牡丹接穗的顶芽并不萌动。翌年清明前将土垄创开,让牡丹萌芽生长,并可长出自己的根系秋后可将其挖出,同时把芍药的根砧剪掉再行栽植,否则芍药的根系会长出芍药株丛与牡丹同而影响牡丹生长。

管理:牡丹的栽培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浇水,春季应充分供水以促其生长,满足开花需要;夏季要注意雨后排水,不能积涝;秋季应适当控水,以免徒长而易受冻。其次是施肥,牡丹每年最好施三次肥,第一次在新梢迅速抽出、叶及花正伸展之时,此时施肥对花朵增大有很好的效果,以迟效肥为主。第二次在花谢后,对以后的生长和花蕾的增多有很大影响,也以速效肥为主。第三次在秋冬,对增强春季的生长有重要作用,以迟效性肥为主。除此以外,应注意中耕除草,整形修剪和摘芽的工作,对观赏用植株留枝可少些,做到去掉基部萌发枝以便短时间内形成美观的株形。花芽分化在7月下旬开始,应在此之前进行修剪。牡丹虽喜光,但在夏季烈日曝晒下,叶片常退色,甚至枯焦而停止生长,故在栽培上应适当遮荫。

牡丹常见的病害有褐斑病、炭疽病、紫纹羽病,防治方法应采取综合防治法,发病期用常见的杀菌类药剂防治。

虫害有:根线虫、天牛和介壳虫等。

用途

牡丹花形大艳美,色香俱全,观赏价值高,在我国传统古典园林中广为栽培,同时也广为盆栽观赏。

牡丹根部的皮叫“丹皮”,含丹皮甙、芍药甙丹皮酸等成份,有清热凉血、活血、调经、行瘀等作用。久服能轻身益寿,可治高血压、散瘀血等多种疾病,全花可调经活血,主治妇女月经不调和行经腹痛。花瓣和花粉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糖类、酶、微量元素。可作为保健食品和饮料、化妆品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访客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