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青花瓷纹饰纤细活泼,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只用平涂,只分浓淡而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绘人物衣着,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作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的说法。
纹饰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主要有龙纹、凤纹、海水海马纹、狮子绣球纹、麒麟纹、海兽纹、花蝶纹、鸳鸯卧莲纹、秋葵纹、松竹梅纹、灵芝花草纹、菊花苜蓿纹、兰花桅子纹、宝相花纹、山茶花纹、牵牛花纹、莲花八宝纹、婴戏纹、高士纹、缠枝花卉纹、折枝瓜果纹、云纹、山石纹、十字杵纹、梵文、藏文、八宝纹等。器口内外多以弦纹,少数以卷草纹带或锦地纹带装饰。足外墙一般围以两或三道弦纹,一道靠上,两道靠近足底部边缘。
龙纹有双龙、五龙、九龙闹海、夔龙、翼龙、团龙、云龙、穿花龙、莲塘龙等。龙身大多绘的比较细,龙睛平视好像戴了副眼镜,长颈歪斜。夔龙造型很奇特,嘴唇上翻如象鼻,嘴里咬着一束莲花。翼龙有飞翼,绘有前爪而无后爪,龙尾卷曲。
十字杵纹在成化时期最为流行,双头杵交叉成十字形,这种纹饰最早出现于元代青花瓷碗内。
折枝瓜果纹有樱桃、石榴、柿子、碧桃、荔枝、杨梅等。瓜果多绘藤须,有的绘根茎,多以坡地为衬托。
花鸟纹中的鸟类体型丰满,稚拙呆板,边饰不太讲究,只在器物的口沿、圈足上以弦纹装饰。
山石纹多无凹凸立体感,绘成平铺的钥匙状,有的似仙人掌形。
花卉纹大多留白边,花朵只绘正面,花叶呈手掌状撑开,叶缘为锯齿状,无阴阳反侧,这是成化朝的特色。
成化民窑青花瓷的风格是轻灵典雅,纹饰多数较明初繁复,纹饰常见香草龙、狮子、麒麟、海兽、荷塘鸳鸯、莲池、秋葵山茶、三秋、山石花草、折枝牡丹、婴戏、高士、结带宝杵等,有的纹饰画得柔和,有的画得潦草,无论哪种都透出潇洒活泼,从随意之中见其清丽。
有时代特征的纹饰有缠枝灵芝、蕃莲、牡丹或缠枝捧八宝纹等。葡萄一类藤本植物,藤画成弹簧状;湖石画成螺旋状,石旁画对称的花草或三果树。白描莲池纹以鳞次栉比的水波为地,上绘白莲水藻,水藻似黄豆芽细长,荷花对称并蒂莲。牡丹叶呈锯齿状,外廓留一圈白边,叶脉清晰,叶子画成鸡爪状,花果带藤须。圈足一般不用装饰,仅画两条蓝色弦纹。口沿常见的边饰有龟背纹、梵文,梵文过去单一作辅助纹饰,成化时组成立体图案,影响到弘治朝。
青花缠枝莲罐的花纹有哪些特点
光绪青花纹饰非常丰富,凡是在清代能见到的纹饰,光绪朝都有绘制。
官窑青花纹饰画法有三种。第一种单线平涂法,此法应用很广,其中以仿康熙雍正的缠枝莲纹最多,这是工匠将传统画法简化;第二种为单线平涂法加点染法,用于仿清三代青花,在画风上多带有光绪特点,在点染上更加程式化;第三种是光绪朝流行画法,多用于创新作品,纹饰清新,笔法细腻,风格朴实,具有绢画效果。
各种植物花卉描绘时往往留白边,细部处理过于简单,人物纹描绘的较草率,缺乏生气,具有典型的晚清风格。
传统纹饰题材有缠枝莲、八宝勾莲、云龙、团龙、团凤、双凤、缠枝宝相花、竹石蕉叶、海水八卦、松鹿纹、松鹤、山水人物、婴戏(十六子)、飞蝠、虎、松石人物、八仙、三果、海水异兽、五伦图、寿字、诗句、荷花、云鹤、灵芝、梅雀蝶、松鼠葡萄、九桃图、回文等。除此传统纹饰之外又出现了绶带鸟、杏林春燕、松竹梅、缠枝莲、三星人、王秋献瑞、野壑围猎、水仙、寿桃、八哥、游园仕女、金石文字等。
光绪时青花纹饰多样,虽有不少仿古纹饰,使画法更简单,布白更平稳,内容更丰富。在青花绘制中,咸丰、同治青花瓷大多仅浓淡两个层次,光绪青花在技术上远远超过咸丰、同治时期,与康熙时期青花一样,青花浓淡可以达到多个层次;于康熙青花不同的是,康熙青花发色在釉下,光绪青花发色在釉中。
光绪民窑青花纹饰题材有花鸟、云龙、云凤、凤穿花、凤凰牡丹、山水人物、博古、荷莲、百鹿、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等。此外还不少寓有吉祥福寿之意的内容,如麒麟送子、富贵白头、连生贵子、多子多福、“福禄寿”三星等,这些纹饰尽管俗气,但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纹饰多布局松散,层次不清,画工草率。
缠枝莲是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以莲花为主题者,称缠枝莲。莲花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上流行开。南北朝时瓷器上的莲花瓣装饰十分普遍,成为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标志性的纹样。
缠枝莲纹的花纹特点:绘花朵上下周转,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构图繁而不乱,每层纹饰之间因有弦纹相隔,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富含变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