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新的景点将在重庆开放。这是酉阳的石蝶花谷景区,在这里你不仅可以欣赏花海,还可以欣赏各种艺术作品,是一个不错的旅游景点。请过来了解一下这个景点的信息吧!
基本信息
地址:重庆市酉阳县城南12公里
开业时间:试营业时间为2008年10月11日,正式开业时间为10月26日。
门票:尚未决定,边肖将继续更新。
交通
乘车路线:可以坐火车到重庆主城区酉阳,然后坐车到景区。
自驾路线:重庆主城-诗雨高速-白胤高速-包茂高速
怎么样
1、打卡千亩粉色草海
10月11日,酉阳叠石花谷景区开始试运营,园内近千亩粉粉草盛开,而且都是手边的大片。其间,云朵如梦,粉色海洋掀起惊涛骇浪。
此外,园内还有近3000亩“石中花”。它们是亿万年前海洋中的藻类化石,形成了各种花的图案。花朵像人工雕刻一样栩栩如生,至今仍在呼吸,令人叹为观止。
除了打孔浪漫的花,这里还有很多独特神秘的叠层石。他们是历经千年的“巫术文化”。园内有叠石坛、二十四神、叠石天坑、叠石古遗迹区等15个叠石景点,一定会让你大饱眼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沭阳叠石花谷景区联手腾讯科技,首次打通线上线下互动体验模式。游客在游览景点的同时,可以扫描线下二维码,在线进入“神活”小程序,通过语音在线收听“神二十四戏”的详细信息。
2、17件乡村艺术作品齐亮相
据悉,酉阳叠石花谷景区正式开放时间为10月26日。开园当天,来自海内外的17件艺术作品,即“重返莱西中国酉阳村艺术季”一同呈现。这也是酉阳第一次举办如此大规模的乡村艺术季。
一串用柴火堆起来的电话号码,一群戴着帽子的大树,一列由几千把扫帚组成的火车.每一件作品都融合了当地工匠的技艺和乡村的特色,别出心裁的大咖一定会吸引你的眼球。
你看过荒野时装秀吗?10月26日,开幕式上,高定服装设计师林子良将携手国内外模特,在酉阳叠石花谷景区带来一场盛大的荒野时装秀,可谓是“国风与国际规范”的完美融合。
以上是酉阳石蝶花谷景区的最新信息,不断更新。你可以随时关注边肖,或者关注官网,只要你有新的信息,它就会更新!
(一)浇水。盆栽因其容量较小,装土少,持水量有限,必须及时浇水,方能保持牡丹的正常需水量,栽好后应马上浇透水1次,以后每隔3~4天浇水1次,以保持盆土湿润为宜。
若土壤过湿。易使枝叶徒长,长时间过湿或积水还会烂根。尤其夏秋季节,更应控制盆土的湿度,做到不干不浇。过湿芽旺秋发,翌春不开花。
(二)施肥。盆土养分有限,只有适时追肥,才能保证牡丹正常生长发育。
追肥可以在翌年春季开始,将芝麻、花生、豆饼水泡经发酵后使用。
施用时要对水,生长期每周施肥水1~2次。开花前和花期可每天浇1次。花谢后宜养花进行叶面喷肥,冬季休眠期可不追肥。
变色牡丹怎么养的漂亮
变色牡丹花要选宽敞通风、上午有阳光、土壤肥沃疏松的地方,不可种在积水地、阴湿地、瓦砾地。筑台种植时,台的大小应根据植株多少及大小而定,高度应视该处原来的地势及地下水位高低而定。
一般高度为 50—100厘米,以石块或砖块砌成台基,并铺些碎瓦片或碎砖。
若土壤粘重,应换用培养土。
培养土以6份国土、3份腐叶土、1份砻糠灰混合使用。 牡丹的种植与其他花卉不同,牡丹栽种后不需要灌水,更不能浇粪水。人冬壅土即可防寒,春暖后扒开壅土,以利生长。
施肥经验是:基肥要足,定植时施入堆肥、饼肥,粪肥。
肥上要盖土。追肥要控制,春季花后可追肥一次,肥料必须腐熟.不可过浓。
夏季不追肥。
施肥以冬肥最重要,施冬肥要结合培土。
新种牡丹不宜施浓肥,尤忌浇浓粪,否则肉质根会发霉烂死。养分来源以基肥为主。花后虽处于生长季节,也仍不宜施液肥。种植一年以后,也要以冬施固体基肥为主。
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
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
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偶尔近枝顶的叶为3小叶;顶生小叶宽卵形,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侧生小叶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叶柄长5-11厘米,和叶轴均无毛。
花单生枝顶,苞片5,长椭圆形;萼片5,绿色,宽卵形,花瓣5或为重瓣,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通常变异很大,倒卵形,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花药长圆形,长4毫米.
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心皮5,稀更多,密生柔毛。__长圆形,密生黄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
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
”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
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
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
植物学史
牡丹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
在甘肃省武威县发掘的东汉早期墓葬中,发现医学简数十枚,其中有牡丹治疗血瘀病的记载。
牡丹原产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诸省山间或丘岭中,人们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而变野生为家养。
从南北朝“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至今,栽培历史也有1500年了。
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牡丹发生了变异,出现了许多花大色艳的品种,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栽培范围由长江、黄河流域诸省向全国扩大。
如今已扩展到中国东北、东南,以及内蒙、新疆、西藏、台湾等地。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则始于南北朝。据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久矣。
”又据《太平御览》谢康乐说:“南朝宋时,永嘉(今温州一带)水际竹间多牡丹”。
“牡丹”这一名称的出现,标志着牡丹栽培历史的开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谓可无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
隋代,牡丹的栽培数量和范围开始逐渐扩大,当时的皇家园林和达官显贵的花园中已开始引种栽培牡丹,并初步形成集中观赏的场面。
《隋志素问篇》中说道:“清明次五时牡丹华。”这又足以说明牡丹作观赏植物则规模更大。
据唐《海山记》记载.
“隋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今洛阳西苑公园一带),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有赫红、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软条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
隋都西苑种植牡丹与隋炀帝广泛收集民间的奇花异草有关。
唐朝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唐都长安的牡丹在引种洛阳牡丹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当时已出现了种植牡丹的花师。
据柳宗元《龙城录》记载:“洛人宋单父,善种牡丹,凡牡丹变易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唐皇李隆基召至骊山,植牡丹万本,色样各不同。
“当时的“艺人“因受社会所限,生活所迫,所掌握的“绝技”是不外传的。
所以,宋单父种植牡丹的“绝技“使后人“不能知其术”。但是,从“植牡丹一万本(株),色样各不同”来看,牡丹的栽培技术已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在唐代,宫廷寺观,富豪家院以及民间种植牡丹已十分普遍。
据《杜阳杂记》记载:“高宗宴群臣赏双头牡丹”。《酉阳杂俎》载:“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
《剧谈录》载:“慈恩寺浴堂院有花两丛,每开五六百花,繁艳芬馥,绝少伦比”。
当时,刺激牡丹种植业发展的原因,不仅是牡丹被众多的人们喜爱,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而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唐国史补》载:“人种以求利,本有值数万者“。在唐代的大量栽培下,繁育出众多的品种,使牡丹花瓣化程度提高,花型花色增多。
在栽培方面角度说,唐代已开始尝试牡丹的熏花试验,据《事物纪原》记载:
“武后诏游后苑,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
这虽为传说,但从中可以分析出“牡丹独迟”的原因,是当时的人们还没有真正掌握其生长规律而造成熏花的失败,使其不能与其它花卉同放。
作为唐代东京的洛阳,从初唐到五代十国的后唐,牡丹种植业都在不断的发展,其规模不亚于西京长安。
据宋《清异录》记载:“后唐庄宗在洛阳建临芳殿,殿前植牡丹千余本,有百药仙人、月宫花、小黄娇、雪夫人、粉奴香、蓬莱相公、卵心黄、御衣红、紫龙杯、三支紫等品种”。
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移至洛阳,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理论专著。
这其中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
记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其中包括择地、花性、浇灌、留蕾、防虫害、防霜冻以及嫁接、育种等栽培方法,总结出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成熟经验。
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中载:“种花必择善地,尽去旧土,以细土用蔹末一斤和之“、“白蔹能杀虫,此种花之法也”。
《洛阳花木记》中载:“凡栽牡丹不宜太深,深则根不行,而花不发旺,以疮口(根茎交接处)齐土面为好”。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对栽培牡丹十分严格,从选地到种植都十分讲究,这也许是洛阳牡丹能够甲天下的原因之一。
北宋时,洛阳牡丹的规模是空前的。
当时洛阳人不单爱花,种花,更善于培育新品种,牡丹“不接则不佳“,他们用嫁接方法固定芽变及优良品种,这就是北宋时最突出的贡献。
南宋时,牡丹的栽培中心由北方的洛阳、开封移向南方的天彭(四川彭县)、成都、杭州等地。
在这些栽培地,首先引种了北方较好的品种,并与当地的少量品种进行了杂交(天然杂交),然后通过嫁接和播种的方法,从中选出更多更好的适宜南方气候条件的生态型品种。
陆游著的《天彭牡丹谱》中记述了洛阳牡丹品种70余个。
明清时,中国牡丹的栽培范围已扩大到安徽的亳州、山东的曹州、北京、广西的思恩、黑龙江的河州等地。
《松漠纪闻》记述了黑龙江至辽东一带种植牡丹的情况:富室安居逾二百年往往辟园地,植牡丹多至三二百本,有数十丛者,皆燕地所无。
另据《思恩县志》记载:“思恩牡丹出洛阳,民宅多植,高数丈,与京花相艳,其地名小洛阳”。
这说明当时牡丹北至黑龙江,南至广西。
明清时关于牡丹著述更多,薛凤翔著《亳州牡丹表》、《牡丹八书》,从牡丹的种、栽、分、接、浇、养、医、忌八个方面进行了科学的总结。
乾隆年间编纂的《洛阳县志》列古代和当时品种共169个。
清代熏花已十分普及,据《曹州牡丹-附记七则》载:“右安门外草桥,其北土近泉居人以种花为业,冬则温火煊之,十月中旬,牡丹进御矣“。
再据《五杂俎》载:“朝迁进御常有应时之花,然皆藏之窖中,四周以火逼之,隆冬时即有牡丹花,道其工力,一本数十金“。
这时的催花技术己达到相当的水平,此技术至今还在采用。
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牡丹种植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牡丹的栽培数量不断增加,栽培技术水平逐年提高。
洛阳、荷泽等地先后成立了牡丹专业的科研机构——牡丹研究所。
在前人的栽培管理的基础上,使牡丹的栽培技术又得到了新的发展。
同时,中国还出版了一批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如刘淑敏等编著的《牡丹》,喻衡著的《牡丹花》,魏泽圃等主编的《洛阳牡丹》等等。
这些著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了充实和发展,作了一些理论上的新探索。
牡丹不仅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花卉,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珍爱。
日本、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朝鲜、荷兰、德国、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均有牡丹栽培,其中以日、法、英、美等国的牡丹园艺品种和栽培数量为最多。
海外牡丹园艺品种,最初均来自中国。
早在公元724-749年,中国牡丹传入日本,据说是由空海和尚带去的。
1330年至1850年间法国对引进的中国牡丹进行大量繁育,培育出许多园艺品种。
1656年,荷兰和东印度公司将中国牡丹引入荷兰,1789年英国引进中国牡丹,从而使中国牡丹欧洲传播开来,园艺品种达100多个。
美国于1820-1830年,才从中国引进中国牡丹品种和野生种,后来培育一种黑色花的牡丹品种。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喻衡先生在他所著的《牡丹花》一书中这样写道:“牡丹在国外也用于庭园栽植,植株高度可达2米,花径达20-30厘米,每天暮春时节,花朵盛开.
硕大无比,清香四溢,冠居群芳,虽远离故国,也大有一副'花王'的气派。”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