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烂大街的花卉(申办中国花博会,中山如何撑起花木之盛)

访客 百科 2024-03-19 486 0 [db:tag]

5月20日至22日,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率中山代表团到上海市,其中一个行程值得关注:参加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及相关活动。

这不是普通的交流活动。中山代表团花博会此行,背后是一座南方小城申办国家级盛会的行动:为2025年的第十一届中国花博会而来。

一个南方小城,何以撑起国家级的“花木之盛”?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从三个“碰撞”说起。

44名科技特派员与花木大镇的碰撞

一场国家级花事盛会,背后是地方经济实力、区域产业基础、城市花木文化的综合体现。近年来,产业基础逐渐厚实的中山,已经低调地立起了湾区花木之城的名片。

村里来了农村科技特派员,这是去年“中国花木之乡”中山市横栏镇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

提及花木产业,横栏镇在中山,乃至在湾区都是“实力担当”。目前,横栏全镇共有花木经营面积约3万亩,其中连片面积超过1万亩。

经过多年发展,横栏花木基地已由传统种植转型为兼种植、销售、展示于一体的大型花木产销中心,产业链配套齐全,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绿化苗木集散地,拥有花木场2600多个。可以说,横栏以一镇之力,推动着中山花木产业的发展。

2020年,横栏镇在花木产业链的延展上,创造了多个“首个”“首次”。去年10月29日-11月1日,“大美中华·锦绣湾区”2020中国(中山)花木产业大会在横栏成功举办,创下两个“历年之最”——参展企业数量为历年之最,交易额为历年之最。借由产业大会的影响力,横栏花木产业开始走向更大舞台、更高层次。

去年,“大美中华·锦绣湾区”2020中国(中山)花木产业大会在横栏成功举办。

也是在这一年,广东省科技厅将横栏镇作为农村科技特派员重点支持单位,首次将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挂点到村一级。在首批44名特派员中,有博士研究生32名,具有副教授或副研究员以上职称23人,含括花木新品种研发、种养病虫害防治、生产垃圾循环再生利用等领域,精准对应横栏特色产业链的20个科研项目,将给10个村的农企、农户送来农业现代化这条“金扁担”。同时,横栏也在去年创建了全市首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这也是该省级园区首次落户乡镇。

全省首个镇级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条“金扁担”,更是花木产业蝶变的钥匙。它代表了横栏花木产业面向未来的更高视野、更大野心。

去年,横栏镇还签订了全省首个院镇乡村振兴全方位合作协议。横栏镇政府和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结对,在全省率先以院镇合作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在产业、规划、人才、科技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目前,双方正重点围绕建设五沙、六沙村连片乡村振兴示范点和花木线上交易平台等项目进行深入对接。

伟人故里与花木文化的碰撞

千年香山史是一部花的历史。

“地多神仙花卉”的中山,自古以来就有举办大型菊花会的传统,花木文化基因厚植。也正是在这片土地上走出的一代伟人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每年3月12日定为植树节,正是为了纪念一贯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

中山因花而生、因花而美、因花而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中山就对标参考国外先进国家建设花园城市,辖区内公园密布,城市主干道、道路、居民区等花木簇拥,_杜鹃和异木棉花竞相绽,先后获得全球人居领域的最高奖项———“联合国人居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荣誉。

花木文化在中山结出了产业硕果。目前,中山拥有横栏镇、小榄镇、古镇镇三个“中国花木之乡”,已建成西北部、东北部和古神公路百里绿色园艺长廊片区,本地花木种植面积约12万亩,全市共有花木企业8435家,其中3000多家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入驻企业,拥有上百万亩的生产面积和花木资源。

产业基础带动了资源要素的集聚。一大批高素质花卉人才在中山就业创业,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高校院的高端科研力量在这里集聚迸发。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努力,中山花卉从一种特色文化,发展成为一个产业、一个地标。

从产业化走向品牌化,随着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深茂铁路、南沙港铁路、广州地铁18号线南延中山段加快建设,深中通道2024年开通,中山花卉产业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湾区未来与花卉盛会的碰撞

作为我国花卉领域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影响最广的国家级花事盛会,中国花卉博览会集中展示我国花卉产业发展丰硕成果,反映中国源远流长的花卉文化,融观赏性、艺术性、专业性、商业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内容丰富,影响广泛,被誉为中国花卉届的“奥林匹克”。

对于中山而言,承办一场大型的国家盛会,将推动中山在“湾区时代”和“大桥时代”的高起点上,实现经济社会全方面提升,加速打造“湾区枢纽、精品中山”,迈向更加现代、开放、繁荣的国际化城市。

事实上,凭借深厚的花木产业发展基础和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这一显著的区位优势,近年来,中山已成为我国亚热带、热带最大的全部现代容器化和设施化的花卉苗木集散地和仓储式交易市场。

2025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之年。届时,深中通道业已通车,粤港澳大湾区完成近期建设目标,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展望未来,中山依托大湾区的区位、交通、贸易、人才、信息等优势,中山有机会吸引更多国内乃至全球顶尖花卉企业将在这里投资落户、研发创新、对接合作,形成打造品牌、制定标准、输出模式的中国“花谷”。

当前,我国花卉业正处在“百年之交”的跨世纪重要时期,面临着机遇与困难并存的关键时刻。客观、准确地分析前景与机遇、现状与问题,用新思维研究其发展方向,用新举措探讨相应的发展对策,不仅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又是当前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现就此谈些看法与意见。 一、前景与机遇有史以来,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经历了恐惧、崇拜自然和征服、掠夺自然两个阶段之后,如今进入了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阶段。由此造成的生态失调、环境污染等等严重恶果,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进步。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除天灾外,它与建国以来人为破坏植被,水土流失的面积增加40-45%,从而抬高河床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重建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伙伴关系,已成为当今的一大热点。为加快绿化、美化中华大地的步伐,国务院早在1994年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就提出了“加快城市绿化、美化工作,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行动方案;1998年4月,全国绿委会议强调:“努力提高大中城市及周边地区造林绿化水平,把铁路、公路、江河沿线以及两侧的荒山、平原、城镇绿化起来”;日前,国务院颁布《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则》,要求“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把它列为我国的重大战略来抓。据此,福建省绿委部署了我省2000年前实施“交通绿色通道”和“百千绿化工程”(建设100个园林式乡镇和1000个园林式村庄)。不难预测,从环境保护对花木的需求来看,这些都为花卉业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向落后的花卉业亦伴随着迅猛崛起,成为农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一项新兴产业。近些年来,面对亚洲金融风波的冲击和影响,据国家信息中心报告,1999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适度快速增长,增幅与去年基本持平。按照经济规律,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的花卉业,仍将有一个适度快速发展的前景。眼下的花卉业,在“回归自然”成为人们共同呼声与迫切愿望的今天,建造生态城镇,发展消闲农业,把绿移入居室以及开发绿色旅游业,休闲度假业等方兴未艾。可想而知,同样会有一个良好的机遇。事实亦是如此。近几年福建花卉业,虽受亚洲金融风波影响,出口明显锐减,减幅近40%。而全省观赏花卉的销售额依然逐年稳步上升,1996年至1998年,分别为2.67亿元,3.38亿元和4.44亿元。当今世界,花卉是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据国际权威机构和专家预测,世界花卉消费额1991是1000亿美元,到2000年达2000亿美元,十年将翻一番,年增长速度为10%。特别是世界花卉生产布局的调整,给我国创造了吸收外资兴办花卉企业的机遇。目前,世界花卉生产与消费逐步分离,生产正由高成本发达国家向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每单位花卉生产平均成本是日本的1/5、台湾的1/3,也明显低于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而且具有多种自然气候型,市场消费潜力大。因此,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看好中国,纷纷来华投资兴办花卉企业。1998年,我省已有外资、三资花卉企业39家,足以说明这一点。二、现状与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花卉的生产持续大幅度增长。据中国花协不完全统计,1997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达8.6万公顷,占全世界花卉栽培面积22.3万公顷的38.57%。居全球首位,成为生产大国。1997年全国花卉生产总值达96亿元,折消费额为84亿元,若按1995年花卉行家预测,今后5年花卉消费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以16%计,至2000年为73亿元,如今5年的消费预测指标,不仅两年就实现了,而且超过了11亿元。同时,流通环节的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改善。1997年,全国已有花店1万4千家,比1991年的1110家增加了12倍;各类批发市场有700家,比1991年的200家增加了3.5倍,有效缓解了买难卖难、产销脱节的矛盾,而且为全国性的南北调剂发挥了重要作用。福建花卉业与全国一样,进入九十年代,有了长足的发展。1998年与1991年比,全省花卉生产面积和产值分别增长了59.66%和5.78倍。同期,花店增加3.5倍,批发市场增加2.25倍。从而为推进花卉产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快速发展的我国花卉业,由于起步晚,基础差,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存在的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主要表现为:1、盲目性。当前某些地方的基地投资热、市场建设热和温室引进热,存在相当严重的从众倾向,造成花卉某些品类供过于求,效益下降。其原因是政府缺乏宏观指导或是宏观指导与企业自主行为的矛盾,尚未找到连接与衔接的有效途径。2、自发性。花卉市场仍处无序状态,市场竞争中互相残杀现象相当严重。关键在于千家万户各自为战与千变万化市场不相适应,独立、分散的营销方式难以抵御大市场的激烈竞争。3、滞后性。指科技被冷落,严重滞后,我省尤为突出,这就难于推出创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究其原因,主要是分散、落后生产方式与科技兴花的矛盾,尚未很好解决。讲花卉业的现状与问题,这里拟注重分析的难点是:当前的经济趋势与市场环境不容乐观,从外部的大环境而言,当前国民经济运行的国内外环境难以有大的改善。在这情势下,毕竟还不是国计民生必需品的花卉,又是以集团消费为主,个体消费为辅的花卉市场,面对集团消费紧缩,花卉首当其冲摆在减缓之位;而个体消费,在较为普遍的“减员增效”及居民消费仅能保持低水平增长面前,亦难以有大的增长。同时,亚洲金融危机仍将继续给花卉出口带来影响。再则,在花卉业内部,由于近几年花卉生产增长速度高于花卉消费增长速度,已出现产品供过于求,导致竞争日趋激烈,价格一再下滑的不利局面。综上所述不利因素,势必给花卉消费的增长,市场空间的开拓,带来延续的困难与问题。三、方向与对策花卉业的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加速花卉产业化的进程,向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转变,最终实现现代化。花卉产业化要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前提,以花卉企业为基础。它的形成与发展,必须通过多层次、多环节、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和城与乡、农工商、产加销、产学研等紧密联结进行,最终达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目的。从当前挑战与机遇、困难与希望并存的现实出发,发展花卉产业的对策,总的来讲,要从过去偏重抓生产,忽视市场与科技(橄榄型)向注重市场与科技、带动生产(哑铃型)转变。(一)增强规划意识,坚持花卉产业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的原则。必须认识,只有国民经济增长,花卉业方得以扩展消费与市场。所以,制订花卉业发展规划,应当依据经济的增长速度而相应增长,切不可以人为意想、逻辑推理替代科学分析。我省在确定“九五”期末花卉种植面积和产值的指标时,即以此为准,计划花卉生产面积从7.2万亩增至10万亩,产值从7.4亿元提高到6亿元,现在看来,还是比较切合实际的是能够如期实现的。(二)增强市场意识,坚持市场导向,总量平衡原则。针对当前花卉产品存在的结构性和季节性过剩的现状,应坚持以现实市场为主,把握市场趋势,预测市场需求,选准市场定位,下大力气开拓花卉市场。近些年来,我省立足本省,瞄准市场缺口,调整产品结构,增大原靠省外调进的观赏苗木、鲜切花及小盆花的生产比重,由于产品适销对路,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扩大了销路。同时,以福建独具特色的水仙、剑兰、苏铁、榕树盆景等产品,改变个体分散式占有市场为联合体共同占有市场,向全国各地延伸,积极拓展国内市场,从而实现了全省花卉销售额的稳步逐年上升,收到了稳中求进的良好效果。(三)增强区域意识,坚持适地适种,发展特色产品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特色产品就难以占有市场。要重视区划布局,发挥各自的自然资源与物种资源优势,开发独具特色的品牌产品,提高比较效益。如我省的漳州花卉产区,虽然近些年来生产面积扩大了近万亩,由于具有水仙、国兰、榕树和榕树盆景、棕榈科植物等四大特色,产品远销海内外,销势仍然看好。(四)增强科技意识,坚持面向生产、科技兴花原则。我国我省长期来花卉科研被冷落,科研滞后已成为推进花卉产业化的主要障碍,为切实办好科技兴花这项大事,应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市场—科研—生产—市场的良性循环运作机制,在推行现代实用技术上下功夫。力求从单纯引进国外品种向引育结合转化;从传统栽培向规范栽培转化;从单项技术向配套技术转化;从照搬洋设施向设施本土化转化。同时重视高新技术在花卉产业中应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访客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